引言
石英能增强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从而防止翘曲变形。石英颗粒尺寸对弯曲强度的影响远大于烧成温度和石英含量。在10-30微米范围内,随着石英颗粒尺寸增大,弯曲强度随之提高——这是因为较细的石英颗粒在较大颗粒显著减小尺寸前便会更快溶解。
这导致孔隙形态发生转变:由粗石英颗粒形成的较大、不规则、相互连通的孔隙,转变为细石英颗粒形成的较小、球形、孤立的孔隙。然而对于瓷器等玻璃质材料,石英颗粒尺寸被视为影响弯曲强度的关键因素。
|
颗粒尺寸对强度的影响
微观结构与孔隙率:
细小颗粒:形成更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其微小孤立孔隙不易成为裂纹传播路径。
较大颗粒:导致微观结构不均匀,较大互连孔隙可传递裂纹并削弱材料强度。
残余应力:
陶瓷冷却时,较大石英颗粒会在周围玻璃基体中诱导更多压应力,从而提升材料整体强度。
细颗粒虽能提高致密化程度,但相较于最佳粒径会导致残余应力降低。
烧结工艺:
较小颗粒需较低温度即可完全烧结致密,从而降低烧制成本。
需兼顾致密化与强度实现最佳粒径;
缺陷尺寸:
气孔或裂纹等最大缺陷决定材料强度。
细小颗粒可形成缺陷更微小且可控的微观结构,从而提升强度。
核心要点
采用更细石英颗粒通常能提高卫浴产品的弯曲强度。
强度提升源于更致密的微观结构——孔隙数量减少且尺寸缩小。
采用最佳粒径范围可显著改善机械性能。
综上所述:
石英颗粒度是决定卫生陶瓷制品最终强度与可靠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微观因素。研究表明,在10-30微米的范围内,颗粒尺寸的优化选择远比对烧成温度或石英含量的调整更为关键。
通过采用更细、分布更合理的石英颗粒,可以有效促进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形成更为致密和均匀的微观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显著减少内部孔隙的数量和尺寸,并将有害的连通孔转化为孤立的闭孔,从而极大地阻碍了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路径。最终,这种微观层面的优化将直接转化为产品宏观上弯曲强度的显著提升、尺寸稳定性的增强以及整体质量的改善。
因此,在卫生陶瓷的配方设计与工艺优化中,将石英原料的颗粒度控制作为核心环节,是实现产品高性能化与高附加值化的一条科学且有效的途径。
